75岁名医卢振和的“拆弹”日常:患者从“痛得想轻生”到“重获新生”

新闻焦点 2025-09-14 23:12:22 8713

“卢教授,拆弹医师节快乐!岁名生”8月19日,医卢推燥居湿网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如约而至。振和者从重获一大早,常患今年已75岁的想轻新生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教授卢振和就收到了节日祝福。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激动的拆弹声音:“我是刘叔啊。我现在手腕好多了!岁名生再也没钻心的医卢疼了。”

时间回到三周前,振和者从重获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疼痛康复中心诊室,常患卢振和指尖在红外热像图上游动,想轻新生推燥居湿网锁定公交司机刘叔布满老茧的拆弹右手腕上那片扎眼的红色区域——折磨了他十年的神经嵌压点。通过手术,岁名生卢振和成功地为刘叔拆除了“炸弹”。医卢

十年伤痛:精准研判“拆弹”

7月28日上午9时,59岁的刘叔从背包中拿出一个层叠整齐却显陈旧的透明胶袋,里面是十年前的工伤鉴定书。急于养家糊口的他,当年未能彻底治疗便带伤返岗,被慢性疼痛一步步拖入深渊。“每天晚上,手腕像有电钻在骨头里搅动……痛得我想要轻生。”他哽咽道。

“2016年的撕脱骨旁边长疤痕,像铁丝样捆住了神经。”卢振和凝视着热成像图谱上肘关节的异常高温区。在她的研判指引下,团队敲定了“超声引导神经松解+PRP修复”的个体化手术方案。

术后结合康复治疗,刘叔感觉手部疼痛明显缓解,目前已能够完成日常生活。出院前刘叔眼眶湿润:“在两周内减轻了我十来年的痛苦,真的太感激你们了!”

半小时问诊诊室

2017年,卢振和从广医二院疼痛科主任岗位卸任。2023年,她选择受聘于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担任疼痛康复中心名誉主任及学科带头人。这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再启程”,更是将毕生所学投向最需要关怀与帮助的地方,为华南最大工伤康复专科医院注入强大的疼痛诊疗引擎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协作理念。

“有的地方排队一小时,看诊一分钟。卢教授这里不一样!”另一名接受治疗的陈女士由衷感慨。卢振和的问诊往往都在半小时以上。

这背后,是卢振和对患者时间与就医焦虑的最大尊重。75岁的她,依然坚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每周一、周三,到岗组织诊前讨论,8点半团队查房,9点门诊,12-13点科内学习研究,14点手术室现场指导。

卢振和表示,自己深知慢性疼痛患者身心俱疲、求医不易,她以患者为中心,带领团队践行“对因治痛诊疗”。她的亲和与专注,无声地温暖了整个诊室。

带领团队建立“对因治痛体系”

诊室里,她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解读热像图,传授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手术台上,CT、超声引导精准穿刺技术,精准实施,只为更快更好解除患者的痛苦。

“疼痛不要忍!”卢振和深知慢性疼痛的危害,她带领团队建立起“对因治痛体系”。在她的引领下,医师团队娴熟运用红外热成像精准定位病灶,将康复技术结合射频、三氧水、富血小板血浆(PRP)等微创技术,为顽固慢性疼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痛等顽疾迎来曙光。

面对全国超1亿慢性疼痛患者与仅约1万名专科医生的巨大落差,卢振和及郭钦、谢雅芬、骆广旗、赖雪燕等等康复医师团队的不懈努力结出硕果: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疼痛康复中心成功获批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科在建培训基地。

卢振和的书桌上,一直放着韩济生院士在《春华秋实》扉页上写给她的题词——“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这八个字,仿佛就是她的工作写照。在2025年第八个医师节特别的日子里,这位被患者们亲切称为“人民好医师”的卢振和,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她为患者解除痛苦所收获的成果,正是对“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

文|记者 周聪 通讯员 黄黎锋

图|通讯员提供

本文地址:http://xinzhou.hyjuy.com/html/686b7859852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美国移民执法人员在波士顿展开突袭行动

【网络中国节】七夕透卡丨解锁古法染甲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工作生活?国家发改委详解《意见》

电子称、AI预测......这些抽盲盒小技巧靠谱吗?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出无限可能,打造创新高地——广东“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观察

友情链接